查看原文
其他

有些罪恶无法姑息

黄大拿 黄大拿明史拍案 2018-12-17


撰文|黄大拿



从朝廷用人的角度,看人看大节,非常时期不妨弃瑕录用,但有些罪恶却注定无法姑息。


  

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晨,崇祯和司礼监太监王承恩同缢死于煤山。


大厦轰然倒塌,缘由何在?谁该为此负责?历来史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。


如果黄大拿明史拍案认为原因之一在于姑息养奸,也许不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,因为崇祯约束臣下向来以苛酷著称。


没错,面对各种乱象,急于求成的崇祯对待臣下的确比较严苛。


明亡之前,明廷军事方面有三大支柱,即卢象升、洪承畴、孙传庭,其中卢象升、孙传庭两人尤其堪称忠义,但却都被错误的政策逼上了绝路。


然而,崇祯姑息养奸的一面同样无法忽视,同样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。


假若一个吃着公家俸禄的人负国负民,种种劣迹已经昭然若揭,面对汹涌的清议,朝廷敷衍一番,还要把他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,只会有一个结果:等着其制造出更大的罪恶。



历史早就证明,姑息养奸一定会带来无穷后患。


这里且说左良玉。

 

一  

敌人是可以拿来养的

 

明末李自成、张献忠等雄起,搅得大明王朝一时天翻地覆。


在和李自成、张献忠等人对垒的过程中,左良玉是明廷方面不能不提的一个大将。


左良玉如何平乱,《明史》上有一个经典的故事:


在左良玉与张献忠的某次大战中,张献忠大败,落荒而走,左军奋勇追击,眼看难以逃脱,张献忠派人持重金游说左良玉曰:“献忠在,故公见重。公所部多杀掠,而阁部猜且专。无献忠,即公灭不久矣。”


之所以要原文照录,一是这段话非常经典,二是其中牵涉其他重要人物和故事。


所谓“阁部”是指领到尚方宝剑、以内阁大学士身份督师的杨嗣昌,在姚雪垠小说《李自成》中,是农民起义军最凶恶的敌人。杨嗣昌受崇祯之命督师,各路兵马俱要听其节制。


张献忠游说左良玉的这段话的意思是说,正是因为有了俺老张,您才会被朝廷看重。一旦俺被消灭了,您还有多少价值?而且杨阁部既猜忌又专权,您带的军队军纪很坏,他恐怕早就对您不满了吧?


游说的结果如何?


《明史》上说,“良玉心动,纵之去”。


本来把敌对一方已经围在了铁桶之中,眼看就要大获全胜,却悄悄开了一道口子,让敌人跑了。


这样的故事之所以被大拿认定为“经典”,是因为即使在左良玉之后,相似的故事仍然在发生,张献忠的小小故智仍然在发挥着神奇的作用。


左良玉的“捉放曹”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后果。

张献忠逃出包围圈,一经飏去,即进入四川,更难制服,也才有了后来的“屠蜀”。


从明王朝的角度,左良玉的“捉放曹”属于什么性质?


毫无疑问,典型的养寇自重!


负责打击违法犯罪的部门在放水养鱼,负责消灭敌人的军队在养寇自重,对一个政权来说,还能有什么比这个更为恶劣?


性质尤为严重者在于,养寇自重,这并不是左良玉第一次这么玩。


翻阅一下《明史.左良玉传》,类似记载就不止一两例而已。


如崇祯九年,在河南的一次战斗中,按照既定部署,明王朝是安排左良玉和一个叫九州的总兵两翼夹击,但“良玉中道遁归”,九州因无无援而败殁,左良玉反向上报捷。


崇祯十年,上司三次下达命令要求左良玉进山搜剿,左良玉均不予理睬,而且“放兵掠妇女”。等到农民军连破安徽、江苏多座城池,左良玉不但“坚不肯救”,而且要几个士大夫向朝廷上书,声称此地非左将军镇守不可,故不能外出作战。

……

《明史》归纳得很好,左良玉打仗,“缓追养寇,多收降者以自重”。在左将军这里,打仗除了可以趁机掠夺,就是个培植自己实力的好机会。


有人造反真好,有仗可打真好。

 

二 

姑息只能养奸

 

左良玉不但养寇自重,而且喜欢纵兵殃民。


对左军来说,《明史》所言的“放兵掠妇女”自然是家常便饭,而明人笔记记载的左军暴行更是骇人听闻。


李清《三垣笔记》中写道,左军勒索百姓财物,稍有不从,就会被绑在一个木板上,架起小火烧烤,以致稍胖一点的人常常被烤得油流满地。


百姓畏惧左良玉的部队甚至超过了农民军。


崇祯十五年,左良玉为李自成所逼,退至武昌,向分藩于此地的楚王勒索二十万人的军饷,说“我为王保境”。


但把金银财宝看得比命还重的楚王死活不答应。


于是左良玉纵兵大掠,火光照江中,二十余日始去。


终于等到左军开拔,武昌居民登蛇山远望,纷纷为重生而雀跃,满城欢呼:“左兵过矣”。


……


左良玉劣迹昭彰,明王朝啥态度?


姑息!宽纵!


由于民怨沸腾,左良玉经常会受到言官的弹劾。但是大体而言,左良玉的官运却是一路亨通。


有时候朝廷可能实在不好意思,会略施薄惩,令其停职反省,但很快就会官复原职。等到风头平息,左将军献上几个不知是乱民还是良民的首级,还要加官晋爵。


朝廷究竟打的是什么算盘?


当然,在明王朝这边,左良玉还算是一个打仗的人才,曾经打过一些胜仗,其军队的实力也在不断坐大。这应该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。


另外,崇祯皇帝也许想用他的姑息和宽纵激起左良玉的感恩,换来耿耿忠义?


或者,在明王朝那里,以上两个因素兼而有之?


但无论如何,崇祯皇帝的算盘都拨错了。


左良玉算是一个将才不假,其部队有相当的实力也是事实,从朝廷用人的角度,看人看大节,非常时期不妨弃瑕录用,但有些罪恶却注定无法姑息。


因为姑息只能养奸,绝对换不来忠义。


类似左良玉这样,纵兵殃民、养寇自重,其势力越大,对明王朝的危害其实也就越大,因为其逐渐培育壮大的力量很可能走向自己的反面。


事实也正是如此。


等到崇祯吊死,江南建立了南明小朝廷,坐镇武昌的左良玉号称雄师百万,但对南明小朝廷来说,和相对遥远的北方满人政权相比,位居上游的左良玉却反倒是最紧迫的威胁。


小朝廷的感受是真实的。不久,左良玉就亲率雄师,以“清君侧”的名义,顺流而下,从上游杀了过来。幸运的是稍后左良玉即呕血而亡,小朝廷得以苟延残喘。


姑息只能养奸,绝对换不来忠义。这是一个铁律。

 



另外,向读者们推荐一本不错的明史著作:《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》



陈宝良先生著有《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》和《中国风俗通史明代卷》,对明代史料的熟谙不言而喻。


但此书却别出心裁,未简单罗列史料,而是回到当日的语境中就“君子/小人、出仕/归隐、忠/孝、生/死、雅/俗”五组概念进行辨析,从而深入明代政治、道德、家族、国家、经济等各个方面,书写了明代士大夫的精神史。可与罗宗强先生的名著《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》互参。

 

同时,这本书也是接下来一周的活动礼物,欢迎扫码添加下面的微信,备注黄大拿明史拍案,让他邀请你入群送书。



本文为黄大拿明史拍案原创,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!如需转载,请获取授权,并只允许微信公众号转载,不可发在其他渠道,违者必究。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,谢谢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